壹个村小
     

远在贵州。

 

晚上九点,自习下了,周围山野一片漆黑,几位支教老师要把孩子们一一送回家,在路上,孩子们总是很开心,他们唱歌,或者讲鬼故事,其实他们的方言我大多不懂,只是每每看着孩子们单纯的快乐,心里总有很踏实之感,黑黑的路上还有秋虫在叫,和这一大若干小队伍,手电筒的光亮,光线前细雨迷蒙,本以为这里也算高原,夜晚山野的星光一定很美,可来了五天,没见到太阳更没见到星光。

有时早起,那时天会稍晴一会儿,远处水墨色的群山外又隐约露出一层群山,显的意境深远。而这时已经有孩子坐在了教室,埋头看书。早晨七点早自习,晚上九点晚自习,这不是老师要求,这儿只是一个有着一至四年级的乡村小学,孩子们为何如此“刻苦”?听我接着往下讲。

那天宁老师问三年级的“小冬瓜”:为什么作业没写?小男生低低的答:我家没有电。当新来的支教老师给教室装上日光灯管时,我猜这是孩子们见过第二亮的东西,第一亮的当然是太阳。

一位小女生的日记每天总是有相同的结尾“... ... 放学回家,然后打猪草、喂鸡、煮饭。”

从遥远的城里,捐来一批书,书架还没做好,书就先堆在了三年级教室后面,孩子们开始只是挑有画的看,然后就会看那些有画又有字的,再后来,就有孩子抱着一本满篇字的童话故事埋头苦读,这里的三年级孩子可能只有城里小学生二年级的水平,可小孩子的求知欲及学习的能力,总是超出我们想象。

这儿还有几个大孩子般的支教老师,上课时教他们读书,下课时和他们玩闹,所以,我想孩子们喜欢了这里,喜欢学校。家里有一堆兄弟姐妹的他们,在这里感受到了被关注,被重视,当有孩子对我说,爸爸妈妈去打工了,几年没回来时,我不知该对这十岁还不到的小人儿说什么安慰的话,他一脸无邪的看着我,仿佛我的落寞与无助都在他清澈的眼睛里,感觉倒像是他在安慰我。

这儿一家四五个孩子很正常,八九个也不稀奇,当生到第九个终于是男孩时,那些多的养不活的姐姐们,便被分给了七大姑八大姨。周末家访学生,在一座木板堆成的房子里,白发苍苍腰已直不起的外婆,带着三个头发蓬乱的小姑娘,谁也说不清爸爸妈妈是去了福建打工还是广州。我想生活的重担他们四人,该是平均分配的吧。

这里是贵州省,织金县,板桥乡,龙井村,锡群小学。

距离贵阳市5小时车程,离黄果树瀑布也大约5小时,学校周围有松树、竹林、梯田,还有云贵地区特有的卡斯特群山,一派田园风光,可原来学校只是一座楼,没有围墙,没有操场,更没有老师,两个上了年纪的当地老师只带着一二年级,后来,陆陆续续来了四位支教老师,有大学刚毕业的,也有撇开尘世暂时跑路的,他们通过自己在城市里的朋友,也通过网络,募集钱财,为学校修了操场,修了围墙,买了篮球架还有篮球,等等。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自己也捐了,成了全职的老师,村子里去远处上学的孩子们也陆陆续续回来学校了,现在已经有了四个年级,当然还希望能变成六个年级,一个村子至少该有个完小。

每到周末四个支教老师就会去走访周围的学生家,走完了这个村子,还有隔壁村,还有整个乡,隔壁乡... ...,然后帮一些学生寻找一对一捐助。我不想说他们有多伟大、多有爱心之类的话,也不想讨论政府责任之类的问题,只是有些事,是每个还心怀善良的人看不下去的,乡村是中国的根,教育更是根本,可你越了解就会越心痛。

学校最缺的依然是老师,如果你也有支教的打算,他们会很欢迎你,希望支教老师可以一茬一茬接下去,我们也知道,这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,未来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,但是,在从现在起,至未知未来的这段日子里,那些孩子会记得你。

可以直接联系那里支教的迟老师:Email:chiyong613@163.com QQ:37092841

迟老师支教日记:http://chiyong613.blog.163.com/ 

或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咨询村小:run@one-school.org

要求至少这三条:1.能教书,且能认真教书。 2.有责任感,善良。 3.想清楚,去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。

几位支教老师的拿手菜为:炒土豆丁、土豆块、土豆丝、土豆片,还有土豆汤,故喜食土豆及有更多土豆制作创意者优先。

相关图片见:http://one-school.blogbus.com/logs/30677082.html

《壹个村小》    2008/10/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