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,两封信
|
上月去贵州家访的学生报告刚刚写完,过几天就要去云南开始新的家访,查了查天气,要去的地方,阳光明媚,在沉沉的初冬,让人期待。 收到本学期资助款的孩子们,也陆续写来了回执信,已经有人在信中夹带贺年卡,你说这些孩子,又何必提醒我一年快要过去,想做的没做,该干的还得再抓抓紧。时间不比信用卡账单,欠下了想还都没处去还。 不过呢,要是不那么计较,管他好赖,那你总能找到时间给你留下的东西。这点在孩子们的身上格外明显,比如,我就是在整理回访捐助学生照片的时候,想到了以上这句矫情的话。 每年我们都要去回访在捐助的学生,拍张新的学生照片给捐助人,一来是和学生交流,这很重要,和学生隔着城乡生活环境,以及年龄两道沟,我们很清楚,没有沟通和理解做基础的帮助,就是耍流氓。 二来拍照是很想给捐助人看,捐助是很没有回报的傻事,你们还一做就是几年,而村小,得到了你的信任还有孩子们的喜欢。所以我们脸皮厚也得是厚道的厚,总想要弄出点回馈给你,土特产品背不动,肉麻的话又放不矜持,只好过河翻山,拍张孩子的新照片,一点心意,望你喜欢。 在网站已捐助学生页面,输入你捐助学生时留下的邮箱,即可看到十月拍的孩子新照片,本次是贵州毕节,威宁,大方,织金地区的学生,其他地区还得等我们继续下乡。http://www.one-school.org/msg/admin/stu/stu.asp 你看到当时认捐,和现在学生照片对比的时候,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感叹,时间,时间,真是把神奇的瑞士军刀。 如果恩爱的夫妻是有七年之痒,那么我们一定是对村小这份工作还不够热爱了,因为累月的下乡,琐碎的邮件,常常让我们觉得懈怠。做教育影响孩子之类的事,就像农人春耕秋收,有他本身的自然规律,捉急不得,同时还要运气好,不涝不旱,才能盼望点收获。 在这个过程中,一直让我们耐下心,平下性的,便是很多很多学生的来信,还有捐助人朋友的邮件。娓娓道来或者只言片语,都让我们感觉到和他人的连结,知道有在被人期待。 征得写信人同意,和大家分享两封来信,一封来自学生,一封来自捐助人。 小尧,一个云南的女生,初中时我们家访开始捐助,去年考到了昆明的高中,今年9月,写了信给村小和捐助人: … … 我一直很感谢生命中有那么多的人陪伴,在我还隐隐担心考上高中又给家里带来负担的时候你们出现了,不仅给我资助,也给了我勇气努力全心的往前走… …   然而上一次收到1200元钱,我却有了其他想法,那时妈妈刚去医院复查,发现癌症已经被很好的控制住了,也不用再吃昂贵的药了。而我发现我身边很多人,也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… …  现在妈妈身体已好多了,我们可以自食其力,学校也补助了一些费用。而我的条件已经比很多人好太多了,我希望你们能帮助更多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。 我想将善良和这份爱传递下去。一年里,我适应了新学校,收获了很多,老师的关爱,同学的友谊,尽管压力大,但我会通过运动给自己减压。这次开学考中,班上第三名,全年级150名(1100人),我还会加倍努力,也会照顾好我自己,保证不让你们为我担心。 我将我不再收你们资助的想法告诉了家人,他们也支持我,我们家辛苦一点但可以支付我的学费,我也在长大,希望早一点味家人分担。 即使不再收你们的资助,我还会给你们写信,让你们知道我的情况… … 最后,很感谢你们专程来看我,关心我,衷心的祝愿你们身体健康,合家欢乐,好人一生平安。 此致 敬礼 信很长,我只是抄了一部分。 另一封信是一位捐助人的邮件,也是个女生,名字要保密。捐助了一个还在读初中的孩子: 阿树,你好。 也许不是你来看我这封邮件,没关系,我只是不想在抬头写上,一个村小工作人员,感觉上那是和国家机器一样冰冷的一个称呼,而最近收到的邮件恰巧是你发来的,一棵小树,总是让人想到生命,蓬勃,阳光。多好。 而,一个村小,正像一片小树林吧。 说说你们在信里提到的“可以给学生打电话或写信”的建议吧,这也是我发这封邮件的一个主要目的。 上一次,大概是春天的时候,也收到另一位村小同学发来的资助的孩子写信的扫描件,也看到了这样的提议。 最初选择资助孩子的时候,我选择了匿名,不过由于汇款都是通过邮局的原因,所以我也大概知道完全匿名的愿望是不可能了。 上一次,我看到孩子的信,他称呼我为***先生,我想他大概从我的名字去猜测我的性别,当然是错误的,不过感觉上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,我情愿对于孩子来说我只是一个面目模糊的陌生人。 对于资助的行为本身,我没有特别的感觉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这也是个老话,有的时候这些老话,反而能准确的表达出人的意愿,还有一句老话,施比受有福,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施与者,我付出的同时,我已得到回报,这种回报来自我本心对自己的认同,无关孩子,无关善心,无关道德。我从没有将之看作是一项付出,因此并没有期望。 人一旦有期望,就会陷入很多焦虑里面。不管是在城市中生活的,像我一样的人们,还是在遥远的山村里读书的孩子们,都一样。 这也是我之所以选择不直接和孩子联系的原因。 因为我做的实在是很有限,一旦孩子读高中之后,我应该就不能继续资助了,因为我也只是刚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,经济实力很有限。 我不想被人过多的期望,我能力有限,能给的也有限。 当然这是一个价值观的分歧。 我想的就只是这样,保持一个距离,做一点小事,我并不能够期望对这些孩子,中国的教育,有什么改变。我也不能够让孩子产生额外的期望和错觉,那会是一件不负责任又伤害孩子的事情。 我看到孩子的信,他写很多“官腔”的话,总让我无法对中国的教育乐观起来,当然,我不能否认他也许真的是发自肺腑,然而总觉得格外别扭。 一个人,如何走这一生,走出什么样的一生,归根结底,都是要靠自己。 而一个人的成长,一定是一件寂寞的事情。 对于这个孩子的成长道路,我的存在,实在微不足道。 所以,我还是只做一个陌生人吧。 村小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,也许就是给像我这样的陌生人做代言,再次感谢你们。 万圣节快乐! 顺祝,        安好 不知多年以后,写前面那封信的孩子,是否就变成了写后面这封邮件的姑娘。好事都得来不易,我们要耐心等待。 |
壹个村小 2012/11/19 |